❁ Oneness Center Tainan Shinshr Science Park
台南合一身心靈成長中心 新市科學園區

印度合一大學
幫助人類完全的從痛苦中全然的解脫、無條件的自由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Oliver薛醫師談【孩子】








再次提醒父母們:
不要讓小朋友打疫苗、也不要吃任何抑制過動。。。等 精神科藥物


壞孩子是被精心培養出來的


以下所有文章皆轉自: Oliver薛醫師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oliver-article/article?mid=3272&prev=3334&next=2476&l=f&fid=5


大家常聽到說好孩子是被培養出來的,
但大家可能沒注意到的是,壞小孩一樣是被「栽培」出來的。


壞小孩絕非一天造成的,絕不是今天才突然變壞或調皮搗蛋的,
一定是經過好幾年的特殊培訓,才逐漸塑造出孩子現在的個性。


首先影響孩子個性最大的因素就是 父母的情緒。
父母如果是常憤怒、暴力與挑剔的
孩子自然會變成很難管控而且叛逆愛惹麻煩,
因為孩子的情緒也是憤怒、暴力與挑剔的。
孩子若活在恐懼被壓迫的感覺中,那注意力一定不集中,躁動而且易犯錯。


父母通常不認為 自己的情緒 對孩子的影響 會有多嚴重。
但這是父母主觀的想法,若從孩子的角度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罵人的人總覺得沒什麼,但挨罵的人可就難受了。
開朗、樂觀、快樂 和 溫和 的父母,「很難」養出壞小孩。
當父母在責打孩子時,怨嘆孩子怎麼這麼多問題時,
有時候該想一想真正的元兇是誰。


父母必須不斷地學習與提升自我
改善情緒婚姻關係,這是父母對於孩子的責任。
這樣才不會讓許多孩子認為他是活在地獄或集中營中。
一個活在地獄或集中營的人,若是他還有生命力的話,
當然該做的事就是反抗逃跑了,這正是許多孩子在家裡的表現

推薦讀物: 兒童
http://www.pcstore.com.tw/bridgeoffreedom/M03414029.htm

相關文章:孩子是家庭的產品  打罵教育









http://tw.myblog.yahoo.com/oliver-article/article?mid=3272&prev=3334&next=2476&l=f&fid=5





http://tw.myblog.yahoo.com/oliver-article/article?mid=759&prev=959&next=472&l=f&fid=5

我在各地演講時,經常遇到一些媽媽們詢問如何管教好小朋友。
她們會告訴我孩子如何調皮搗蛋不聽話。
她們會很想知道有沒有一些招數手段可以立即搞定那些煩人的小傢伙

其實,這些家長們搞錯處理對象了。

我們可以把家庭比擬為一個工廠,孩子是這工廠的主要產品。
這個工廠的成員可能有多有少(爸爸、媽媽、祖父、祖母…),
但孩子確實是這些成員們共同製造出來的產品。
除非孩子本身一開始就有先天的生理缺憾,否則從原料到成型出廠,
好壞品質的責任其實是在這些工廠成員身上。
若只是一直想修正補救不良產品本身(孩子),
而忽視或不面對生產線上的根本問題,孩子只會不斷出狀況。

工廠成員彼此不和(夫妻感情不睦),保證產品不良。

工廠成員有人不負責任或跑掉了,那當然產品就有缺陷了,
除非其他工廠成員能兼顧得很好。

有些工廠成員不僅不幫忙生產,還蓄意破壞,沒有這個人在家庭裡反而還好一點。

我通常在回應親子問題的時候,都會探問爸爸或媽媽的個人狀況與家庭感情的情形,
結果通常發現,孩子情緒問題只是父親或母親的拷貝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動、難管教往往跟父母婚姻不和或家庭爭吵程度成正比,
孩子叛逆衝動的程度跟父母管教的嚴厲暴力程度相同

著名教育大師L.羅恩 賀伯特曾說過:「問題不在孩子身上,大人才是問題所在。

這一點不太容易面對,因為我們習慣怪罪他人
是老師害的」,「是朋友害的」,「是社會環境害的」,
「是孩子自己有問題有病,該吃藥」,這樣子自己就可以不用負責了。

在處理孩子情緒與行為問題的同時,別忘了也要處理大人本身的情緒與行為問題。

當孩子身邊有一個心中有愛、能寬恕與欣賞、情緒溫和穩定的成年人時,
通常不須什麼特別的教養方法,孩子狀況自然會逐漸轉好。
當孩子身邊都沒有這樣一個成年人時,
叛逆、搗蛋、暴躁、破壞、過動…都是理所當然的現象了。

孩子是家庭的產品。




http://tw.myblog.yahoo.com/oliver-article/article?mid=4&prev=7&l=f&fid=5

好多父母都擔心煩惱自己的孩子書念不好。
看到人家的小孩很會唸書,心中既羨慕又怨嘆。
因此回家後更加強火力逼孩子讀書。孩子受不了壓力,
面對自己書讀不好已經很難過了,還有人在旁邊嚴厲逼迫,
真是不知如何是好,日子苦啊!
父母也苦啊,因為孩子會不斷地反抗與敵對!
原本一個應該要和諧甜蜜的家庭,卻成為了相互折磨的戰場

 有一個小寓言。
在深山中有一隻大老鷹媽媽築巢扶養了一窩剛出生的毛茸茸小鷹。
有一天,一隻母老虎叼著她那出生不久的老虎寶寶經過懸崖頂,
卻不小心讓小老虎掉下去。
老虎媽媽在懸崖頂絕望地徘徊一陣子之後就離去了。
但老虎寶寶其實並沒有摔死,他很幸運地被樹枝接住,
剛好滾落到老鷹媽媽的巢中。
從此,這隻小老虎就被老鷹媽媽當作其他小老鷹一樣,逐漸被扶養長大。 

可是老虎畢竟不是老鷹,體型越長越不同,
老鷹媽媽開始覺得這個孩子很奇怪,跟別人都不一樣。
尤其是在教導小鷹如何振翅飛翔時,老虎寶寶就是永遠學不會。
無論老鷹媽媽如何地嚴厲打罵逼迫與處罰教訓,小老虎都是摔得鼻青臉腫。
老鷹媽媽非常懊惱氣憤,
覺得怎麼會生出這種既笨又不認真的孩子,就越來越討厭小老虎。
小老虎自己更難過,看到自己的兄弟姊妹都輕易地學會飛翔,
自己卻怎麼樣都做不到。
他覺得媽媽討厭他,覺得自己是媽媽眼中的壞小孩,
也因此越來越沒自信,越來越自暴自棄。
最後小老虎實在受不了了,就逃離他那老鷹家庭,自己孤單地在叢林中流浪。 

幾年之後,小老虎長成美麗雄偉的青年老虎了,
但是他自己卻仍然認為自己是一隻沒用的飛不起來的老鷹。
有一天當他在閒晃時,看見了一群獵人正在圍捕一隻中箭受傷的大老鷹。
那隻大老鷹正在做最後的掙扎試圖逃離。
同時有許多小老鷹在空中不斷盤旋尖叫,卻無法做任何事來拯救那隻大老鷹。
老虎這時突然驚訝地發現「啊!那不就是我的媽媽嗎?」
他立即衝上前去,發出驚人的吼叫聲。
那些獵人們一看到老虎出現,立刻驚恐地高喊「老虎來了!老虎來了!」
全部人一下子就跑光了。 

老虎跑上前去擁抱老鷹媽媽。
老鷹媽媽這時方認出來這是她那離家多年的「不會飛的壞孩子」。
老鷹媽媽突然之間明白了一切的事情了。

她流著淚對小老虎說:
「媽媽今天才知道你原來是最尊貴、美麗與強壯的叢林之王—老虎。
請原諒媽媽過去的無知。我以前只知道要叫你學飛,
我根本沒想到你應該是要在叢林中奔馳與統帥百獸的老虎。
今天要不是你,我早就沒命了。
我當初認為最笨且傷害最深的孩子,今天卻是最有成就與生存力的。原諒媽媽吧。」 

很多親子的問題,其實就像上述的老鷹媽媽與小老虎的情況。
很會讀書是一種優點,但卻不是唯一有價值的優點。
有人很會運動,有人很會音樂,有人很會搞創意,
甚至有人的專長是「打架」。
任何一項專長都可以引導培養成為某方面的成就。
把老虎當老虎培養,把老鷹當老鷹訓練。
讓各自都能實現最有價值的人生,這才是真正對孩子的愛。
親子間許多的眼淚與爭執,其實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根源在於父母的「控制」強迫衝動

當代一位偉大的哲學家L.羅恩 賀伯特在其著作"生命新觀點"一書中提到:
給孩子自由,就意謂著給你自己自由。
放棄對孩子命運的掌控,孩子就能真正地擁有自我。」
在此供天下所有望子成龍的父母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oliver-article/article?mid=2202&prev=2476&next=2091&l=f&fid=5

雖然我們說不要打罵小孩,但不代表就可以放縱溺愛。
孩子不是聖人,也會犯錯,也會怠惰,也會有傷害他人的舉止。
當孩子做錯事卻一直沒有人予以糾正,
等於在眼睜睜看著這個小孩逐步邁向自我毀滅。

孩子的生活必須有適當的紀律。
這並非說要隨時準備棍子在旁伺候,或者叨唸不休與辱罵,
那是威脅恐嚇,不是紀律。

紀律就如同家庭的法律,
要事先告知孩子哪些是可以做的與不可以做的,
違犯了之後會有什麼懲處,
向孩子清楚說明解釋並且他真的同意之後,才開始貫徹實行。

一種很糟的作法是獨裁式管教,
對錯獎懲都是隨父母心情好壞,隨時任意改變。
這會給孩子不安全與不穩定感,孩子會起而反抗父母的管教,
就如同人民會對抗恣意妄為的獨裁暴君與政府一樣。
叛逆就是這樣養成的。

相反的,有穩定且明確規範的家庭,孩子反而會擁有更多的自由,
不用擔心何時又會「觸犯天威」,莫名奇妙又被修理或挨罵。

只要孩子沒違反規定,就不要管他。這一點很重要。
就如同我們沒犯法的話,政府與警察是不能干涉的,
這樣人民才會感到自由與安全。

剛開始對孩子要求紀律時,需要有一段適應期,
孩子會不習慣,或者想試探看看你是不是玩真的,
這時,溫和而堅定地執行事先規定的紀律就是你成功與否的關鍵了。

還有,懲處方式不要用體罰或者辱罵孩子表現良好,記得一定要給獎勵。


Oliver薛醫師的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恩你的留言回饋